台積電推在地採購 台灣本土供應鏈10年後貢獻上看49%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22日指出,台積電(2330)近期再度受外資看好主要是因為資本支出又穩定下來,意味現金流量會開始增加,將有穩定的成長表現,成為價值型股票;而隨台積電赴海外設廠,扶植的台灣供應鏈將透過結盟方式共赴海外市場。

 

谷月涵指出,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產業製造的領頭羊,台積電多年來已扶植上百家台灣半導體供應商,寬量國際顧問何柏杰表示,根據台積電 ESG 年報顯示,2030年台積電目標在地採購比例是原物料50%、零配件68%、後段設備38%比率,而2022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占台積電成本及資本支出比率僅10%,但預計2033年這個比例會拉高至49%,且有80%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營收與台積電相關。

 

近期台積電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布2024年資本支出低於2023年後,股價大幅回升重新站上600元,谷月涵表示,過去老是把台積電設定永遠是18倍本益比及3%的殖利率,過去台積電不斷拉高資本支出,出現業績成長的機會,但外資現在看到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又開始穩定下來,這意味現金流量將開始增加,成長表現則將比較穩定。

 

谷月涵也透露,90年代曾帶投資人去拜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時投資人抱怨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快跟營收差不多,還一直投資,憂心要什麼時候可以讓股東賺錢?當時張忠謀回應投資人,建議可以放心,因為台積電當發展到某一個階段就會慢慢進入到類似中鋼的模式,也就是獲利很穩定,但現金流很高的階段,如今在1奈米以下確實技術的發展空間將較為受限。

 

而隨台積電扶植供應鏈在地化,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也紛紛跟隨台積電出海到日本或美國設廠,但由於台積電設廠遍及歐日美,對市值5億美元以下的供應鏈而言,在資源有限下該如何追隨?何柏杰表示,目前如家登揪9家公司組在地供應鏈聯盟,志聖也揪5公司組G2C+策略聯盟,都是中小型半導體業者可以採取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