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Youth Opportunities Hub
近期我們持續觀察到國際資金轉向金融股,我們認為原因包括:一、金融股陸續進入除權息旺季,以目前金融股平均殖利率約4.5%,相較台股大盤的2%-3%,較有吸引力;二、台灣金控獲利不斷優於預期,雖然受到疫情衝擊基本面成長不多,但投資獲利格外突出特別是壽險、證券金控獲利強勁;三、在前波漲多的航運及科技股開始震盪時,資金開始轉入防禦性較高的金融股;四、市場對於未來升息還是有一定的預期。
過去十年金融股外資結構已全面洗牌
而過去到底是哪些外資在買進金融股? 根據本公司最新研究調查,目前金融股前五大外資股東為先鋒領航投資、貝萊德投資、挪威央行投資、新加坡政府基金、以及貝萊德集團英國子公司,整體持有市值分別為等值42.41億、34.38億、22.15億、17.87億、7.05億美元。有趣的是,我們觀察到在過去十年,金融股的股東結構則是全面大洗牌。十年前台灣金融股是策略投資型主動基金及私募基金的天下,現在則是以被動型基金和非聚焦特定目標的政府基金為主。
Source: 本公司資料庫,截至2021年六月底
我們觀察到金融股第三大外資股東挪威央行持股金融股市值近十年從3.95億美元增加至22.15億美元,已成長4.6倍;新加坡政府基金持股也從2.94億美元增加5倍至17.87億美元。在前15大的外資股東中,除了摩根士丹利集中投資玉山金控,其他皆分散投資在每檔金融股,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幾乎已全面持有台灣金融股,新加坡政府基金持股則分散在十檔金融股。我們認為,金融股外資持股十年來的變化,反映了各家外資不同的投資文化及策略,我們同時也觀察到許多外資對台灣其他產業比較感興趣,因此持有部位還是遠高於金融股。
過去十年外資持股增加最多為開發金控、京城銀行、第一金控
截至六月底為止的統計數字,台灣金融股外資持股前三大為中信金控、玉山金控及元大金控,持股比重分別為37.82%、34.96%、32.39%。近十年外資持股增加最多的三家金融股為開發金控、京城銀行和第一金控,分別增加9.14、8.94、7.39個百分點。這三家金控至六月底外資持股比重為開發金控24.24%、京城銀行15.42%、第一金控23.36%。
近十年台灣金融業的總市值從2.3兆元增加至5.48兆元,增幅大約1.38倍。外資投資台灣金融股總市值從5,307億增至1.38兆,增幅1.6倍,比金融業總市值增幅還大。
外資投資金融股主要考量公司獲利、未來發展策略及股東回報率。開發金控為近十年來台灣金融股中外資持股增幅之冠,最重要的是未來經營策略及收購中國人壽後對開發金的影響,這有助於開發金與其他金控公司有著不同的格局。
至於京城銀行受到外資持股增加,取決與它亮眼的獲利表現、公司經營策略、專注本業及高標準要求資產品質的因素。具有公股背景的第一金控,能成為外資持股增幅第三高,主因應是它持續十年提高現金股息占比,而且目前評價仍處於低檔。
總結
台灣金融環境過去因為經濟成長穩定,金融股在財務及業務上均有突破,並且繳出亮眼獲利成績,然而成為許多投資人眼中好的存股標的。但因為金融股占外資在台灣全體投資部位比重相對低,我們認為後續台灣金融股只要能拿得出具有說服力的發展策略、經營目標及股利政策,外資持股應仍有相當的成長空間。
QIC寬量國際廣納於資本市場中具有豐富經驗的產業專家,並透過獨家的投資人數據庫以及對產業的了解,協助企業對標適合的機構投資人,並協助企業與投資人達到有效雙向溝通,進而達到提升股東價值的目的。QIC寬量國際為MiFID II豁免機構,並於Corporate Access服務具有多年經驗,QIC代表優質企業客戶量身打造路演與投資人活動以並協助公司制定一套投資人關係策略。若您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QIC相關服務,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聯絡人: Yvonne Huang yvonnehuang@qtum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