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EO對談第三十三期:十年後誰會是席捲市場的獨角獸? 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李鴻基及Pinkoi 創辦人顏君庭對於未來新創戰場的見解

(圖: TaiwanPlus News)

本期與CEO對談系列獲TaiwanPlus Point授權編輯及轉述

台灣新創圈近幾年發展活躍,過去五到十年間新經濟類的新創企業募得資金總額成長了四到五倍。台灣最值得投資的新創公司有哪些?不久的將來是否會有獨角獸科技公司出現?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作為新創推手,在開始推動台灣新經濟的新創以前,努力協助催生至少三十多家台灣獨角獸企業,現今更預測10年後,台灣會有超過100家獨角獸公司。 本期的CEO對談系列,我們將經由訪問提供李鴻基先生及顏君庭先生對台灣新創生態及新經濟的看法,並請顏君庭先生分享Pinkoi的成功經驗,以下是我們的訪問內容:

 

問: 鴻基,作為台灣新創推手,您認為台灣在不久的將來是否可以創造出超過一家科技獨角獸公司?您對「新經濟」的定義是什麼呢?

鴻基: 去年我所創立的公司寬量國際預測在2031年前台灣會誕生超過100家獨角獸公司,我們相信在10年之內,五家募資達到100億美元的公司將會誕生,其中又有20家會達到50億美元,而大部分將會來自新經濟。而新經濟是指以軟體為基礎去打造一項服務或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同時當他們募得資金去做投資時,通常會投資在公司產品或是市場,並在世界各地大量投資行銷、招募優秀人才以擴大市場規模,這是我對台灣新經濟的定義。

提到新創「推手」,在過去近三年來我們致力於推動不論是新或舊經濟的新創。在開始推動台灣新經濟的新創以前,我和同事努力協助催生至少三十多家台灣獨角獸企業,其中包含台積電、康迅科技等公司,之後我們遵循固定的模式,搭起橋樑介紹首屈一指的台灣企業給外國投資人。然而這兩種公司評估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基於台灣大概有九成的上市公司都是製造業,通常傳統台灣投資人在投資前評估公司時大多重視現金流或以會計項目為基礎,然而海外投資人針對新經濟企業或軟體公司卻更關注公司的市銷率、市值營業額比,很多人傾向投資擁有良好計畫或願景、使用者數量龐大、有營收但還沒賺到利潤或還沒有分配現金股利的公司。我想這是傳統台灣投資人和國際投資人間最大的差異,也是我們公司可以切入的地方。

 

問: 談到軟體和產品,台灣擁有一流的工程師並且也以創新思維著稱,為何之前沒有出現獨角獸企業?為什麼是現在?

鴻基: 20、30年從美國矽谷回來的工程師主要工作於硬體相關的公司,然而現在矽谷乃至美國其他地方的科技業主要是由軟體公司主導,也因此許多出自一流企業如Google、臉書等優秀人回來台灣成立軟體公司,造就現在這個時機點。

君庭: 回頭看2012年Pinkoi剛成立時,不僅資金很有限,新創生態系的投資人並不多,大家也都傾向規避風險。但過去這幾年可以發現新創圈非常活躍,許多新興領域及傳統產業的公司相繼崛起,這些提供服務的公司很多都仰賴軟體,同時也利用台灣在硬體製造上的優勢,所以我們對台灣的未來感到很振奮。

 

問: 請問您是怎麼看待台灣的投資環境,又觀察到什麼改變呢?大家都說台灣相對保守、缺少天使投資或是A輪投資,您覺得是這樣嗎?

鴻基: 整體而言過去台灣投資人的確偏保守,尤其對於新經濟的企業,但在過去大約3到4年已經出現不少改變。依據我蒐集的資料,過去五到十年間新經濟類的新創企業募得資金總額成長了四到五倍,而現在資金對於處於初期的新創公司更是充裕。

君庭: 以軟體公司而言,若是有好的想法為基礎蠻容易能得到天使投資人以及法人的支持,而且在台灣可以看到許多加速器和孵化器,除了台灣公司也有國外企業在台灣設立辦公室來找到優秀的創業家,所以我認為整體投資環境對創業家都非常友善。我覺得現在台灣的投資人也更願意接受風險,並且也會思考台灣的未來在哪裡。矽谷總說軟體正在吞噬世界,而我也認為在未來軟體將會驅動許多設施和服務。如果投資人也用這樣的觀點來看未來,那麼20年後有什麼會維持不變呢?我覺得是創意和創新能力,而這些也會對台灣的創業者非常有幫助。

 

問: 您是否認為,台灣政府目前的法規對新創來說是個挑戰? 您覺得台灣的政策或是管制對新創生態友善嗎?

鴻基: 我不這麼認為,不論是監管單位、台灣證券交易所都開始意識到資本市場出現新經濟企業的需求,所以也開始推動新系統,如: 台灣創櫃版(TIB),並且近期錼創科技也將成為首家還未展現獲利能力的公司但成功得到台灣證交所的許可上市的公司。

就我30年前擔任證券業務員的經驗,投資人喜歡台灣的原因主要是喜歡國內投資環境,以及散戶為股市帶來的流動性。在我們的圈子有句話叫做「流動性永遠會帶來更高的流動性」,而流動性充足時公司的市值也會上升,例如91APP相比其他亞洲市場上市的類似公司為溢價發行,一部份就是來自散戶投資人的參與和國內的機構投資人驅動這樣的成長。我希望台灣創櫃板作為一個市場,可以進一步開放讓更多元的國內投資人參與,帶動海外投資人加入新創板市場。除此之外我認為會出現不只一家科技獨角獸的原因是有些公司會選擇在海外的證交所上市,例如完美移動就是藉由SPAC(成立空殼公司)的方式在美國申請上市。如果台灣的立法單位或政府什麼都不做,那這些公司就會去其他地方上市,而這是已經在發生的事。 

君庭: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法規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法規怎麼訂定。如果訂得太嚴苛會損失動能,如果太寬鬆對一般投資人又缺乏保障。所以,在保護和成長之間必須取得平衡。

而從創櫃板或台灣政府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在過去大概十年間,年輕人已經懂得怎麼投資一間公司並且更願意接受風險,股票市場短期來看是投票機,但長期來看是秤重機,如果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年輕人來投票給企業決定台灣的未來,那麼我相信台灣的未來絕對會非常燦爛。

而我認為台灣市場想要成功則必須分析與週邊市場的競爭力。以亞洲來說,例如日本有個創業板Mothers Board跟台灣的新創板非常類似,然而日本的創業板限制較少,以此鼓勵更多人加入市場。所以我認為接下來台灣政府應該逐步放寬法規限制,為未來的成長注入更多動能。

 

問: 台灣市場對於新創而言相對較小,很多人認為我們應該依循以色列、瑞典或是芬蘭的典範,我們可以從這些國家學到什麼?我們可以發展屬於台灣的風格嗎?

君庭: 我認為政府可以學習其中的兩個面向。首先在政策上,這些國家的政策鬆綁了很多法規,讓創新、破壞性的商業模式得以崛起。舉例來說,芬蘭政府開放許多法規以鼓勵年輕創業家冒險,因此誕生了知名設計師品牌Marimekko以及憤怒鳥這款全球知名的遊戲app。第二點是教育,我認為和目前台灣相比這些國家的英文能力比我們優秀很多,若英文能力不夠優秀可能導致很難在不同市場服務顧客,或是在不同的區域和投資人建立夥伴關係。除了語言,剛剛所說的這些國家從小一直都鼓勵一種勇於失敗的精神,我認為這樣的思維也很重要,如果害怕失敗那就不可能改變世界。

鴻基: 台灣風格其實已經在實踐。台灣是亞洲地區最全球化的股市之一,目前外國資金約佔了整個資本市場40%到43%,而最早發展的全球化股票市場東京證券交易所也只有30%。除此之外,台灣擁有高達三、四種不同的投資人,包含年輕世代以及國內、國外投資者,而目前這在亞洲市場前所未見,所以未來伴隨法規鬆綁,以及更多年輕的新創企業加入資本市場,台灣的資本市場絕對會持續正向發展。

 

問: 大概十年前新創通常會想找500 Startups或矽谷的YC來投資,因爲他們想要更接近矽谷的投資人和資金,您覺得現在還是這樣嗎

鴻基: 如果檢視資本市場的發展進程,我認為新經濟的公司會經歷非常不同的募資過程和資本市場的要求。在過去30或40年間以硬體製造為主的企業在開始獲利後就可以申請上市,只要有符合一定的流動資金條件。但對一些規模很小的軟體公司,例如很多美國知名的軟體或遊戲公司,他們可能會將所有營收做再投資以擴大市占率或是創造更多樣的產品,而這是非常不一樣的商業模式。所以我們不只是投資面需要更多改變,我認為台灣的法規,乃至整個生態都需要建立新的基本規則。

君庭: 這對於創業家來說仍是一個選項。但目前在亞洲或是台灣取得資金和十年前相比變得更容易,現在創業家在做選擇時必須思考要怎麼樣靠近市場和消費者,因為現在資金已經不是問題了。

 

問: 請問君庭能不能跟我們分享Pinkoi成功的故事?你們做了哪些調整來獲得國際投資人或矽谷的支持?

君庭: 我認為成功的其中一個關鍵是紅杉資本了解要創立像Pinkoi這樣跨國、串連雙邊的亞洲區交易平台是多大的挑戰,而另一個原因是紅杉資本相信我們的願景,即設計可以成為普世價值。我們認為「設計」其實代表兩個關鍵字: 創意和創新,並用商業引領社會運動,深信如果可以為社會注入更多創意和創新,台灣的年輕世代甚至是亞洲的年輕人都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為了獲得國際投資人或矽谷的支持,首先我們必須清楚表明我們的企圖是什麼,並說明如何用商業手段推動社會運動。另外更根本的是必須多花心思拓展海外市場。除此之外我們也必須向投資人說明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怎麼擴展營收來源,而這些營收流又如何連結我們的公司以及顧客,我認為國際投資人會更注意企業的未來規劃,不是只看現在而是更看重未來。

 

問: 日本和泰國對台灣新創來說是炙手可熱的市場,你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給想進軍這兩個市場的台灣年輕創業家呢?

君庭: 我想我可以分享一個字—「全球在地化」,全球化加上在地化。當時進入日本市場時頭幾年都不是那麼順利,而後來我們學到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了解他們的文化並思考日本消費者重視什麼。我們後來發現他們會在意Pinkoi應用程式和網站使用的字體,並且也很在乎公司形象,會深入瞭解合作的企業且非常重視誠信,所以我們花了很多心力調整這些小細節,試圖贏得當地團隊和合作夥伴的信任和尊重,這樣的信賴和尊重也因此吸引更多日本消費者和設計師加入平台。

 

 

若您想要安排與顏君庭先生的會議,請聯繫 yvonnehuang@qtumic.com。 

 

QIC寬量國際廣納於資本市場中具有豐富經驗的產業專家,並透過獨家的投資人數據庫以及對產業的了解,協助公司對標適合的機構投資人,並協助企業與投資人達到有效雙向溝通,進而達到提升股東價值的目的。QIC寬量國際為MiFID II豁免機構,並於Corporate Access服務具有多年經驗,QIC代表優質企業客戶量身打造路演與投資人活動以並協助公司制定一套投資人關係策略,在每一場與投資人會議前,QIC寬量國際為客戶提供每一份詳盡的投資人資訊及分析,以便讓客戶與投資人的會議可以順利進行,並做有效率的溝通。

 

Source: https://www.taiwanplus.com/originals/220611001?q=q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