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EO對談第三十一期:谷月涵,寬量國際策略長:通膨及美國聯準會升息到底對台灣經濟和股市有何影響? 台灣先生的第一手剖析

(圖: QIC)

 

本期與CEO對談系列獲TaiwanPlus Point授權編輯及轉述

近期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所帶動的全球股市急速修正,造成各國股票市場賣壓慘重,許多投資人都想要問的是,股市還會再跌嗎? 通膨還會持續多久? 台灣的經濟是否會步入衰退? 在去年底精準預測這波股市修正的台灣先生 -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提到,高通膨將成為今明兩年投資的主要變數,通膨不只影響供應鏈,長期來看更須擔憂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另外,升息固然會導致市場資金萎縮,但他認為台灣儲蓄率受到疫情較晚爆發,還維持在高點,但勢必會跟著美國逐步下降,也會間接的影響股市的表現。

本期的投資人關係洞察系列,我們將經由訪問提供谷月涵先生對目前通膨、升息如何影響台灣經濟和股市,以及如何看待今年股市走勢的第一手剖析,以下是我們的訪問內容:

 

問: 通膨是現在的熱門議題,您在台灣已經住了超過34年,根據您的觀察,目前台灣通膨到底有多嚴重?

答: 我認為目前通膨的情況跟我在台灣經歷過的差不多,雖然我在美國住的也夠久,曾經經歷80年代非常嚴重的通膨,我不認為台灣有到那個地步,但絕對有機會再上升。通膨多半由相同的背景條件造成,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我們都有看到油價上漲,這是通膨上升的一大推力。油價會廣泛影響經濟中各層面的價格,不論是交通、農業、肥料、塑膠的生產等等。

再來,當時我們一樣有看到極高的貨幣成長率,這些證據都顯示我們要更嚴肅看待通膨問題。雖然就我的觀察台灣過去通膨壓力較小,因為仍算是相對開放的經濟體,整體GDP中進出口都佔了不少,減輕了一些通膨壓力,但同時台灣也進口不少能源和石油。

台灣的商品市場價格一直都蠻穩定的,至少我住台灣的這三十多年來大多如此,但不動產市場價格飆漲,大家需要地方住、需要在商店買東西,而商店需負擔實體店面房租,這些最終都會反映在價格上,現在是首次開始看到商品市場反應通膨壓力。一旦有了先例,消費者也開始接受,供應者也會認為可以漲價。當然我不是在說他們惡意調高價格,他們的成本也有增加,但不論如何這確實開啟了一連串漲價的趨勢。

 

問: 您覺得通膨會持續上升嗎?

答: 這是大哉問。有些人認為目前的通膨是由短期供應鏈瓶頸導致,之後就會緩解,當然加上現在還有烏克蘭的衝突,大家都希望不要持續太久,就算持續下去也希望能看到一些調整,解決衝突帶來的供不應求。但某種程度來說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取代烏克蘭或是俄羅斯生產的糧食或其他商品,所以短缺仍會持續。不過我們擔心的不會只是價格上漲,而是價格隨時間持續攀升,這其實是心理層面的議題,也關乎控制工資上漲,否則通膨就會持續上升。油價上升10%、20%甚至100%都只是一次性的事件,但假如勞工認為他們的生活開銷會一直上漲,就會持續要求調整薪資,而這只會讓生產成本提高,通膨上升也就因此持續。

 

問: 談到通膨通常也會提到利率,最近中央銀行升息,利率提高25個基本點,您認為這會不會只是今年一連串升息的開端?

答: 一次性的升息通常不太有效,調完之後大家會回到原本的消費習慣,所以升息要看到效果,至少要讓人覺得後續還會升息,要建立這樣的想法至少還需要升息一次。台灣的利率政策會受美國的利率政策影響,而美國聯準會已經預告會有更多次升息,具體次數我不確定,但可以預期台灣應該還會再看到幾次升息。雖然依照往例台灣不一定完全按照聯準會來調整,但通常調整方向會一致。

 

問: 您覺得升息能抑制通膨嗎?

答: 我覺得通膨是可以被控制的,當然這需要仰賴央行的政策,就如我剛剛提到央行,至少美國聯準會目前抗通膨態度強硬。如果照目前計畫走,那我想可抑制通膨。如我剛剛所說也要看通膨會不會影響到工資上漲,這其實也帶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在COVID期間,畢竟我們目前也還在從疫情復甦,但又面臨到烏克蘭的危機,這未來一定會被寫進歷史課本,現在真的是很特殊的時期,不管怎麽說COVID帶來的影響,我不會說是永久影響,但絕對會大幅衝擊勞動市場。很多人在疫情後也沒有回到疫情前的工作模式,我想很多人發現居家防疫期間都關在家,什麼也沒買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我好像不需要賺那麼多,或是因為疫情仍未消失,到外面可能會接觸人群而變得不想冒險出門,進而導致勞動力縮減,我認為這是全球性的現象,而這也會稍微推動工資上漲,這是另一個問題,其實供給面的問題比需求面大,但也會反饋去影響需求面。

 

問: 目前市場的情形都讓大家對經濟可能步入衰退感到擔憂。如果回首過去、檢視歷史,可以看到經濟大蕭條前也曾出現類似的趨勢,您最近是否也有這樣的觀察呢?

答: 有好幾種情況最後都有可能演變成那樣沒錯,目前我們還沒討論到金融市場,因為我們才剛結束牛市時代,不論是證券還是債券市場價格都走高,目前已經看到有降溫的趨勢。會持續嗎?還是會重獲成長動能?是否在經濟上會看到溢出效應?升息絕對會使經濟成長放緩,這本來就是升息的目的,所以要控制的因素很多,包含金融市場、勞動市場、商品市場,當然還有能源市場,像在傳接球一樣,確保沒有任何一個漏接將會是一項挑戰。而我個人認為要不是嚴重通膨,不然就是經濟衰退,兩者擇一,因為很難做更細微的調控,躲不掉。但不管如何大概可以預期金融市場會持續衰退,至少這是我的想法。

 

問: 您是否能否比較一下1980年代中東爆發的能源危機和現在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您覺得我們可以從歷史學習嗎?能否從過去得到任何啟示?

答: 我們永遠都可以從歷史學習。我們可能還是會犯相同的錯誤,但至少會知道原因。不過的確現在的背景和當時很類似,想起來也滿有趣的,比較兩次的背景可以發現都有涉及貨幣政策。1973年我們看到美國大量增加貨幣供給,主要是為了應付越戰的龐大開支同時提升國民平均所得,這是當時的背景。然後因為貨幣供給增加太多,前面提到的事件導致油價大跌,所以石油輸出國用1973年和以色列開戰為由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實施禁運,造成石油供給出現大缺口,且危機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之後更觸發通膨。

主要原因是就算面對貨幣供給擴大和通膨率上升,美國央行仍拒絕升息,因此使得問題延續。一旦大眾開始有通膨的預期心理,通膨就會延續下去。

現在再次出現擴張的貨幣政策不只是因為COVID,也是2008金融危機以來的趨勢,同時我們一樣看到原油輸出國入侵鄰國,就像1973年阿拉伯國家入侵以色列一樣,狀況非常類似,且都造成石油供給的瓶頸。以俄羅斯來說,這次是西方國家對俄國原油實施進口禁運,也禁運俄國生產的天然氣,但卻沒有替代方案補足缺口,因此創造出人為的石油短缺並造成油價上漲,而我覺得這不會馬上解決。雖然美國可轉而供應歐洲他國,但要花上好幾年才能完備基礎設施,使其能出口天然氣,歐洲國家也才能接收。這都需要特殊的設施。 

 

問: 請問您如何看待升息下新台幣的走勢?

答: 很多台灣人覺得新台幣疲弱對出口有利、可以增加競爭力,但這也代表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進口商品變貴了,同時我的研究顯示對台灣半導體業來說,新台幣走強其實更有利,我認為原因在於它是資本密集的產業,必須大量購入、進口新設備,所以長期來看較強勢的貨幣其實讓他們更有競爭力。

廣義來說任何資本密集的產業都會希望貨幣走強,因為他們購買所需設備的能力,通常是進口的設備,長期來說會影響他們的競爭力。工資其實只佔成本的一小部分,設備折舊反而佔了更大的比例。當然有其他產業支撐半導體業,有些或許還超出電子業的範疇、屬於其他產業別,但我覺得問題在於如何調整利率政策、影響經濟。從過去的紀錄來看,政府政策的方向通常是維持台幣貶值以促進出口,但台灣的經濟已經跟二十年前,或是三十、四十年前的狀態有所不同,因此我很希望看到這種觀念出現轉變,讓台灣得以升級、更加精緻化、提高附加價值和產品的品質。當政府讓台幣貶值,其實變相提高本國人民的稅賦,因為大家本來購買的進口民生用品會變得比較貴,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經濟更以內需為主,不要再像過去這麼依賴出口,而這會需要比較強勢的新台幣。問題在於我們現在其實不見得能自己選擇想要的貨幣政策,如果美國聯準會大力升息,我們勢必得跟進並承擔代價。

 

問: 房價、房貸都跟升息密切相關,你覺得升息對於目前房市有什麼影響?

答: 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在過去幾十年來經歷不少波動,有榮景也有衰退,也曾出現價格飆升,隨之看到供給增加,這很大一部份是資金流動造成的,例如在2008年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當時巨額資金從中國流回台灣使不動產價格飆升,加大平均薪資和房價的差距,迫使不少人退出房市,回穩一段時間後2012年又出現一波漲幅,從那之後房市基本上大致維持平穩。我們仍要回到薪資的問題,除了要降低房價,還需要提高工資,這些政策都需要搭配進行,過去也已有許多新增加的建案,因為高房價和鼓勵新建案的政策,導致之後房市可能會出現變化,台灣的房價應該會下跌或至少保持平穩,這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不是什麼壞事,但當然對投資客來說可能就沒那麼樂觀。就我的預測來說,由於供給上升,且現在的房價已經在高水位,另外還有人口問題,台灣的人口已出現負成長,事實上台北的人口數已開始下滑,這也很合理,因為交通建設不斷進步、可以外移,大家開始往較便宜的郊區移動。我覺得這些都是好事,所以我不想要聽起來很負面,我對台灣的整體住房狀況還蠻樂觀的,但對於「房市」就沒那麼樂觀了。 

 

問: 您剛才有提到通膨可能導致工資上漲壓力,在台灣,很多人都認為已經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工資停滯,或是實質薪資上升的非常緩慢,和通膨率不成正比,這點您怎麼看?好像永遠沒有達成平衡的一天? 

答: 我認為與其說是經濟問題更像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我們在台灣看到的工資狀況跟美國非常類似,都和全球化脫不了關係,大部分的生產都外移至中國,再從中國移到東南亞國家。雖然從很多報導可以看到過去美國的工資一直在上漲,並且用極高的薪資來吸引人才,但是回過頭且必須細分來看,美國GDP雖然成長表現不錯,但排除華爾街和矽谷後數字可能就不同了,而且大概會低很多,所以大部分實際在工作的勞工,他們的工資應該沒有顯著提高,在台灣也是一樣的問題。現在我們開始看到去全球化的新趨勢,可能會因此出現跟過去相反的走向,我們可能會看到製造業回流台灣或其他國家,帶動工資上漲,但無可否認全球化創造了極高的經濟效率,使最上層的GDP數字非常穩健。我認為這題要討論的其實是貧富差距或是薪資差距的問題,所以我才說這比較是政治議題,至少更偏向政治層面。

 

問:您認為能透過稅制改革來降低貧富差距嗎? 

答: 這當然是一種方法,這也是拜登政府正在努力的方向。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的稅率多少立下一個基準,其他國家會依此調整稅賦政策,所以可能會看到其他國家也開始提高稅率,不過的確有很多證據顯示,所得稅可以有效縮小貧富差距,所以隨著全球化出現逆轉,還有你提到的各國的稅制出現改變,有可能可以看到貧富差距縮小、工資上升以及經濟稍微放緩。

這樣的條件的確要付比較高的稅,但生活開銷較低可能可以互相抵銷,所以我同意現在的確是吸引人才的好時機,可是以現實情況來說,吸引到的數量應該也有限,因為台灣的資金環境還是由半導體產業主導,金融市場也受緊密控管。但不論如何我認為還是可以吸引到一些人,不過更重要的是必須提高工資,在台灣創造國內市場,有很多人想創業,從小餐館到電商公司或是應用程式為主的企業,都想在台灣生根,因為在自己的母國創業總是能表現得更好,但卻因過低的購買力而卻步,我就看過好幾個例子。所以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可以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區塊,可能是服務業、電商或是軟體產業,並以高工資的條件來發展及回應內需較低的市場。 

 

問: 能不能談一談您對接下來台灣股市走勢的預測是什麼?

答: 簡單來說我並不樂觀看待,我一直都覺得股市已經走到牛市晚期。就像其他案例一樣,牛市的晚期會出現價格飆升,從股價已經看到這股動能。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去年底本來預估股市會達到兩萬點,我本來其實是想要說高於目前股市表現,大概一萬九千多點。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有其他我們剛剛談到的因素像是升息和通膨,而且我認為台灣儲蓄率受到疫情較晚爆發,還維持在高點,但勢必會跟著美國逐步下降。我認為接下來至少好幾季股市表現會下修。我不會特別去預估修正長度,但通常這類市場循環大概都會持續一到兩年。

 

 

若您想要安排與谷月涵先生的會議,請聯繫 yvonnehuang@qtumic.com。 

 

QIC寬量國際廣納於資本市場中具有豐富經驗的產業專家,並透過獨家的投資人數據庫以及對產業的了解,協助公司對標適合的機構投資人,並協助企業與投資人達到有效雙向溝通,進而達到提升股東價值的目的。QIC寬量國際為MiFID II豁免機構,並於Corporate Access服務具有多年經驗,QIC代表優質企業客戶量身打造路演與投資人活動以並協助公司制定一套投資人關係策略,在每一場與投資人會議前,QIC寬量國際為客戶提供每一份詳盡的投資人資訊及分析,以便讓客戶與投資人的會議可以順利進行,並做有效率的溝通。

 

Source: https://www.taiwanplus.com/news/taiwanplus%20point/220507004?returnUr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