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量国际:推动中小企业长期价值将成外资圈显学
股市配图。廖瑞祥摄
宽量国际(QIC)与中华公司治理协会于9月16日共同主办「迎接证交所提升企业价值计画:连结股东价值与ESG」线上研讨会,吸引逾200家上市柜公司参与,QIC创办人暨执行长李鸿基指出,台股前20大外资股东中有超过一半投资中小型股,聚焦如何透过投资人沟通与ESG实践,推动中小企业长期价值,将是下一阶段外资圈的显学。
活动由台湾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谢兆恩副理致词揭开序幕。他指出,近年多数亚洲股市报酬率落后于国际主要市场,企业内在价值未能完全反映于市场评价,导致资金外流与市场流动性下降。为提升台湾资本市场竞争力,证交所去年推出「提升企业价值计画」,鼓励上市公司从「现况分析、政策与计画、沟通与追踪」三大构面着手。该计画亦已纳入今年公司治理评鉴指标,要求制定具体措施且提报董事会,并揭露于公开资讯观测站「企业价值提升计画专区」。
李鸿基表示,证交所推出的提升企业价值计画,与QIC过去十余年推动的「创造长期股权价值」方向一致,目前已有120家上市柜公司公布计画。他指出,股东价值除了来自营收与获利,也受资产负债表管理、ESG、投资人沟通、股利与回购政策及市场流动性影响。然而,目前仅约20%的台湾企业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高于资金成本(WACC),显示资本效率仍有进步空间。
此外,在台湾前20大外资股东中,投资台湾公司家数平均达300家,而市值超过20亿美元的中大型股不到150家,显示外资并非只投资大型股,也会布局市值较小的公司。因此,如何精准对标投资人、清楚论述长期策略并展现股东价值,是企业提升股东价值关键。
标普全球(S&P Global)Sustainable1总监钟柏永指出,台湾企业在永续领域表现亮眼,2025年共有69家入选《标普全球永续年鉴》,数量高居全球第二。 CSA评比的价值在于其广度、深度与可比性,能协助投资人更精准地评估企业长期价值。
此外,钟柏永也同时提醒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指出虽多数企业认知其重要性,但仅约一半订有「供应商准则」,更只有9%的公司会排除不合规供应商,显示评估与采购决策间存在落差。他强调,若供应链失误,将带来严重声誉与财务风险,建立系统化尽职调查与管理流程是确保长期价值的必要措施。
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永续投资副总监张庭玮表示, ESG已成为投资流程的「常规业务」。富达透过自有的前瞻性ESG评级系统,评估企业管理层应对重大议题的能力与策略思维。她强调,公司治理(G)是ESG的根本,也是创造长期股东价值的核心。富达将透过议合与投票履行受托责任,特别关注公司治理、气候变迁及毁林管理等议题。她指出,台湾企业的ESG揭露已在亚太区领先,但在与投资人互动时,应更着重于未来策略与蓝图,而非仅回顾成果。
整体而言,李鸿基认为,提升企业价值已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共同趋势。台湾企业应跳脱短期营运思维,从投资人视角重新审视长期价值,并将ESG纳入核心策略,透过透明而有效的沟通,方能在国际舞台赢得更多认同与信赖。
陈俐妏 记者
Source: https://reurl.cc/vLx7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