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量国际:海外机构投资人看好 台湾生技业掀第三波挂牌潮

台湾生技业进入「第三波浪潮」,预期台湾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生技公司上市柜热潮。右起宽量国际策略长谷月涵、创办人暨执行长李鸿基、资深顾问王冠然。记者高瑜君/摄影

 

经济日报 记者高瑜君/台北报导

台湾生技产业将成为国内外投资人聚焦板块,宽量国际(QIC)创办人暨执行长李鸿基昨(29)日指出,国际机构投资人对台湾新药开发的思路与技术印象深刻,也认为台湾医疗器材公司的创新营运模式极具潜力,台湾生技产业进入「第三波浪潮」,预期台湾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生技公司上市柜热潮。

 

宽量国际资深顾问王冠然指出,台湾生技医药产业第一波浪潮出现在2008年前以学名药为主的老牌大厂,第二波浪潮则发生在2009至2019年多点开花的新兴生技公司,经过10年淬链,在第二波浪潮中发展成功的生技公司,正引领着新一代生技新药公司向前冲刺,正式进入「第三波浪潮」。

 

台灣生技業正進入第三波浪潮
台湾生技业正进入第三波浪潮

 

第三波浪潮的生技公司具备两大特点,第一,新生代的生技公司对于新技术与新治疗形式的接受度很高,第二,为数众多的兴柜公司,将为台湾带来新一波的上市柜热潮。

 

从资本市场观察,宽量国际策略长谷月涵(Peter Kurz)指出,台湾生技指数持续超越香港与美国,从2020年以来台湾生技指数表现亮眼,涨幅达62%,相较之下,美国那斯达克生技指数三年多来仅上涨14%,香港恒生生技指数则是下跌42%,近乎腰斩。

 

台湾上市柜、兴柜生技公司总市值也从2019年的230亿美元成长到2023年底的430亿美元,营收则从2019年的71亿美元攀升到2023年的97亿美元,尽管同期间台股表现也相当突出,但台湾生技指数受惠于个别公司表现亮眼,完成海外授权、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并购有成及新产品进展顺利,表现超越大盘。

 

谷月涵指出,国际机构投资人过去对台湾生技业认识不深,但在香港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表现疲软下,国际法人机构的投资目光逐渐转移,台湾已成为焦点。